close




~~內含大量毛毛蟲照片與影片,不喜慎入~~




某次讀書會下課後,周老爸在我們家外面的某柑橘類(應該是柚子?)的葉子上上發現了幾隻毛毛蟲,他用專業的口吻說那是無尾鳳蝶的幼蟲,接著說了一堆專業的術語,什麼幾齡蟲的,總之說是再幾天就會成蛹了,建議我養養看。


其實我個人對軟軟的蟲類一向是敬謝不敏(剛才整理照片,每看一張就雞皮疙瘩起一下),不過聽到「可以給小孩子體驗一下」,馬上心動養下。




開始養了之後,兩個兒子成天嚷著「要去看毛毛蟲」,一日不只看三回,還一直衝動要伸出手摸一摸秀秀。而且會主動去拔適合的葉子給毛毛蟲吃,看到毛毛蟲賣力啃樹葉,他們會用充滿關愛的口氣說「快點吃,長大變蝴蝶。」


算一算,我們一共養了四隻,周爸給了兩隻,另兩隻是摘樹葉時躲在樹葉上的幼蟲,所以一併養下。很遺憾的,他們沒一個有好下場


第一隻離家出走,大概是因為我們某天出 門時準備的葉子不夠吃,逃亡覓食去了。第二隻順利化蛹,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羽化,蛹變成咖啡色,而且某天從蛹裡面爬出了幾隻螞蟻,嗚呼。第三隻跌到插樹葉的瓶子裡,溺水而亡。第四隻結蛹而且羽化成功,奈何羽化的時候沒通知我們,沒棒法即時放他到戶外。後來要找也完全不見蹤跡,兩天後在地板上發現屍體,大概在後陽台跌跌撞撞找不到食物。本來想留下來研究怎麼做成標本,可是隔一天發現只剩翅膀,身體被螞蟻(還是蟑螂?)嗑掉了





看到他們悲慘的遭遇,不管是離家出走的、溺水的、還是變成蝴蝶卻沒東西吃而掛點的,通通讓我自責到不行。尤其兩個孩子全都陪在旁邊,似懂非懂的說「毛毛蟲溺水了,好可憐~」,或是「蝴蝶為什麼死掉了?」,更讓我屢屢躲著小孩轉頭偷擦眼淚。本來是給孩子們的生態體驗,最後卻讓我成了劊子手。所以我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養毛毛蟲了。不管他們在野外有可能遇到什麼災難或天敵,好歹都不是因為我的手,而只是物競天擇的結果。







當然,能夠實地近距離觀察毛毛蟲生態,仍然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非常感謝周爸周媽指導養毛毛蟲的眉角,結果如此是我不才。無論如何,親眼目睹並參與這些生命的循環,對孩子而言(對我自己也是)效果遠比看書來的深刻而有趣。後來跟他們說起Eric Carle的故事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對於毛毛蟲猛吃然後變蝴蝶這件事,他們的見解更加貼近事實,會說「毛毛蟲吃好快~」、「吃太大口了吧?」、「吃樹葉才對吧?」這一類的評語。看來媽媽我這個劊子手沒白當。


也許等他們再大一點吧,等他們會自己照顧了再養一次,讓他們自己承擔生死,學習負責等等,應該會更有教育意義。








【附錄】正宗好餓的毛毛蟲,真人版,呃,真蟲版。搭配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圖畫書服用,效果更加。(請注意15秒處,有驚喜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