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有小孩的朋友家裡去,看到成堆與優雅的裝潢不搭的七彩塑膠玩具四處散落,就會暗暗在心理告訴自己:以後絕不讓這種事發生在自己家裡。


現在才知道,要達成醬的目標真是天方夜譚。


愛瑞生出生之前,我就已經逛逛買買了不少絨毛玩具和布書為主,其中又以芝麻街系列為大宗(好吧我承認,其實都是因為我自己愛的要命)。沒想到小寶寶對這些媽媽很愛的玩意兒並不太賞臉,玩沒幾回後就沒啥興趣了。大概是因為這些絨毛或布製品雖然鮮豔,卻沒有「聲音」(就算有也只是簡單的響紙或鈴鐺),不夠吸引人。


於是我又採購了一些聲響玩具,例如塑膠手搖鈴一類(之前完全沒買是因為不喜歡塑膠製品,最後還是得妥協啊),總算這些玩具因為發出的聲音吸引人,被臨幸的機率和時間是多了一些。不過玩到後來玩具們的命運一樣是被「隨地亂丟」,好可憐。而且比起來,我們喊著不能玩拼命收起來的東西(例如鍋鏟手機爸爸的臭鞋子等等)其實他們更喜歡。


開始去復建後,又遵照復建老師的建議添購了一些「邏輯性玩具」和「精細操作玩具」,例如奇哥的學習方向盤、費雪牌的形狀配對盒(我自己取的名字)、套杯等等,用來訓練精細動作操作和理解力。


然而最終我發現,孩子們對於玩具的喜好與熱情是有週期性的,今天特別喜歡小車車推來推去,也許明天就不屑一顧只想玩球。而若希望這些玩具真的達到教育的意義,如練習說話、辨認顏色、訓練手指靈活度等等,就非得要大人陪著一起玩不可。偏偏絕大部分時候我把他們往玩具堆裡丟,就是希望可以有片刻寧靜好去上網,喔不,做家事。也就是說,玩具是我的「喘息服務」的提供者而已。於是到頭來是一樣的結果:小孩在一堆玩具堆裡打滾,純粹for fun,最後以滿地玩具亂丟作結(雖然現在兩兄弟提醒後會知道要自己把玩具恢復原位,但是收拾之前實在讓人看了很想罵髒話),這不就是生小孩之前我最不願意發生在自己家裡的事嗎?


這樣真的是不太好啊?!


深刻檢討後(真的有嗎?),我決定暫時不再為他們買玩具了。取而代之的是DIY玩具和惜福玩具,以及更多時間的陪伴。


目前家裡有大量的惜福玩具,有婆婆拿來的二手球池(目前兩兄弟的最愛)、瑞克表妹小時候玩的木頭車子(愛瑞生很喜歡,有一陣子走到哪都要拎著它,後來因為變成攻擊小駿的凶器而被我收起來了)、還有許多球、小車子、圖畫書、三輪車,可以說一天拿一樣出來新鮮感也還可以維持半年。至於DIY玩具有小罐子(裝藥水那種開口比較小的罐子)讓愛瑞生自己練習裝豆子進去,還有小紙盒裝紅豆當沙鈴等等,還打算自製拼圖,但是還沒動工就是了。


說穿了,對兩兄弟來說,玩具只是生活裡的一小環,其他時間他們忙著在外面玩樹葉撿石頭澆花鬼混給蚊子咬、跟媽媽在床上打管做瑜珈騎馬打仗躲貓貓。所以媽媽我給自己的期許是,除了不再花錢買玩具,還要培養他們正確的玩玩具模式(聽起來很籠統)。而這,顯然是要媽媽花時間下去做的,不是在電腦前打打字就好了啊(這點真的很難做到啊)。


所以各位,我得離開電腦了(嗚嗚),下次再聊唄。


 


 




(兩兄弟一起在球池開心玩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