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期的商周有篇很有意思的封面故事,「排行教養學」。報導中統計出一個有科學根據的結論-家庭排行會影響智力、財富與競爭力。這,會不會言重了?


然,根據統計,美國總統53%是老大,台灣500大企業董事長中,有48%是長子,這樣的高比例,的確驚人。當然這不是說只要排行老大就會比較有成就,其實是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


這樣我就懂了。


我家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弟弟,整體來看,大姊很明顯的有負責任、有毅力等老大性格,喜歡照顧人,做起事來總是面面俱到;居中的二姊相較之下比較獨立、安靜,以前我甚至覺得二姊跟我們很疏離,當然現在已經不會了;我雖然是最小的女兒,但是有個相差6歲的弟弟,可以算老么也可以說是居中子,所以兩邊的特質都有一些吧;至於弟弟,目前展現的么子性格遠明顯於功能性長子性格。這些性格特質,或多或少都是家庭排行帶來的影響。


以我這個Mother 2.0為例,雖然才經歷擁有一個孩子13個月以及兩個孩子短短不到兩個月,但平心而論,我的心情和對待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不是愛的多寡或深淺不同,而是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還有驚奇感不同。以前只有愛瑞生的時候,我總是盡量把握時間陪他玩耍、跟他說話,兒歌、讀書、口技一個人的talk show玩的不亦樂乎,即使是他還在襁褓之中時也是一樣。現在對待Junior,則是餵飽扔著,然後繼續陪愛瑞生玩耍。嘖,似乎真的差別待遇的太厲害了一點。現在也許還談不上所謂的教養,但是如果放大到以後,可以想見哥哥將享受遠多於弟弟的關注與期待,不為別的,只因為他是「先行者」。


這就是報導中所說的「資源稀釋」。因為父母的時間、資源與精力都有限,孩子越多,每個人分配到的自然會變少,所以第一個孩子就會有所謂的「先行者優勢」,不只擁有較多的資源,也享有與父母較佳的互動。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看來我應該好好的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謹記著別陷入所謂的排行教養的陷阱,例如:要求老大退讓、要求老大當代理父母、忽略沉默的孩子、偏愛老么、齊頭式的平等、善意比較等等。還有,可以建立單獨相處的相處模式,讓每個孩子知道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就是適時安排一對一的相處時間,不必總是一家四口集體行動。


看來,生育跟教養比起來,實在是容易的太多了。是該好好修一下教育學分~~  



哥:我會好好照顧你的~


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