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圖書館當故事志工時跟孩子們說了詩人Shel Silverstein的代表作—The Giving Tree


這本書我看過很多次,喜歡她簡單的構圖,並深深感動於書裡深刻但悲傷的奉獻精神。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時,覺得這真是個哀傷的故事。甚至有些憤怒這個現實的男孩對愛他的樹予取予求,真是太超過。




The Giving Tree是關於一棵蘋果樹與小男孩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翻譯本,想要看但是沒有書的朋友可以孤狗一下,網路上似乎很多分享的ppt檔案)


從前有一棵樹,她很愛一個小男孩,樹是男孩的好玩伴。樹和男孩都很快樂,因為他們彼此相愛。可是小男孩漸漸長大了,有了其他新朋友,漸漸的不再來找蘋果樹了。有一天男孩又來到樹下,樹開心的邀請男孩來吃蘋果、盪鞦韆,然而男孩說他長大了,這些對他不再有趣。他想要錢,錢才能買到好玩的東西,


「你能給我錢嗎?」


蘋果樹沒有錢,只有蘋果,於是她讓男孩採走蘋果去賣,有了錢男孩就會快樂,而樹也會快樂。


男孩採走所有的蘋果離開後,隔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回來,寂寞的蘋果樹看到男孩,開心的邀請他來爬樹,但是男孩說他不想爬樹。他想要房子,他想要妻子、孩子,


「你能給我房子嗎?」


蘋果樹沒有房子,但是她讓男孩鋸了她的樹枝蓋房子,有了房子男孩就會快樂,而樹也會快樂。


再一次回到蘋果樹身邊的男孩已經是個看來非常失意的中年人了,看到男孩的蘋果樹要他一起來玩,但男孩說他老了玩不動了,他現在只想要一艘船,讓他可以遠離傷心地。


「你能給我一艘船嗎?」


蘋果樹沒有船,但是她讓男孩砍下她的樹幹蓋房子,有了船男孩就會快樂,而樹也會快樂。


(是嗎?樹,真的快樂嗎?沒有蘋果,沒有樹葉,沒有樹枝,甚至沒有樹幹的樹還是樹嗎?


最後,垂垂老矣的男孩回來了。樹(或樹樁?)充滿歉意的對男孩說,


「真是抱歉,我沒有蘋果可以給你吃,沒有樹枝讓你盪鞦韆,也沒有樹幹讓你爬,真是抱歉


又老又疲倦的男孩現在需要的,是坐下來好好休息。樹(或樹樁?)聽了精神一振,快樂的說,


「樹樁正是讓你坐下休息的好所在,來吧,請坐下吧。」


 


故事時間之後,整個故事還不斷在我腦海裡打轉,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的我心裡發酵出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如果用愛情的角度來詮釋樹與男孩,那麼予取予求而從來未曾回報的男孩顯然是愛的比較少的那一邊。被愛幸福還是愛人幸福這個大哉問,在The Giving Tree裡似乎是無庸置疑的。所以說愛的比較少的總是贏家,這是一拍兩瞪眼的事。


然而從親情的角度看,樹與男孩的互動卻再普通不過了。我們哪個人不是從小理所當然的對父母予取予求?從父母的關愛、時間、精神、體力、金錢,乃至於父母的生命,我們一樣也沒少要過。且就像書裡的小男孩一樣,有了同伴就嫌父母落伍,然後頭也不回離開。


現在,成為二子之母的自己,正把時間、精神、體力、金錢,甚至生命分給我的孩子,才深刻懂得了父母對待我們的慷慨。如果從老樹身上拿走一切的我們,等到剩下樹樁才回頭坐下,讓故事只剩下最後一頁“The End”就太可惜了。如果小時候母親節時卡片上歪歪扭扭的字,或是做的像衛生紙團的皺紋紙康乃馨,總帶來母親最大的喜悅,那麼現在我們的陪伴,更可以使父母寬慰。這,是一點小小的,我們能夠做的。





(儘管人們說親情是不求回報的,可是我這個資淺媽媽還是希望兄弟倆能用甜蜜的笑容、健康的成長表現來回報我。當然,如果還能聰明懂事聽話體貼功課好賺大錢長的帥人緣好娶個好媳婦那就更棒了~~~


 




延伸閱讀:


Ecco’s Story Booster: The Giving Tre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