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說我媽媽,要先說我媽的媽媽,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和我媽媽的爸爸結婚生下我媽媽後就離婚了,改嫁給了外婆真正的初戀情人。以那個時代而言,這真是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這是另一個故事了)。所以我媽媽人生的第一個身分是長女,第二個則是拖油瓶,第三個身分,是3個妹妹,5個弟弟(其中一個夭折)的姊姊。身為拖油瓶長女,媽媽在家裡幾乎負起包括照顧弟妹的所有工作。而且在有工作能力後就離開家,到一個外省家庭幫傭,工作內容包括帶小孩、煮飯、打掃(對,跟日本阿信一樣)。這段經歷,讓我媽媽成為一個會照顧人、有耐心、很會煮飯的人。而且因為幫傭家庭有大量的書籍,所以也養成他愛閱讀的好習慣。


媽媽年輕時最愛的一本書是「 米蘭夫人」,這本書已經被他看的破破爛爛需要用膠帶黏起來才勉強不會解體。小時候因為該書太破爛,我一直沒去跟媽媽借來看。大學時在學校圖書館發現「 米蘭夫人」,忍不住看看媽媽最愛的書到底是什麼內容。我想少女時期的媽媽,是把自己投射到書中的人物了。擔任家庭教師的主角,因緣際會獲得甜美的戀情與美好的人生,那應該是十幾歲、梳著兩條麻花辮,在外省家庭裡幫傭煮菜,同時擔任小小「保母姊姊」的她最心底憧憬吧。憧憬歸憧憬,媽媽並沒有因此而鎮日空想或好高騖遠,相反的,他是一個異常知足且實際的人。


我們小的時候,為了兼顧家庭,媽媽選擇在我們去上學的空檔去別人家裡打掃,其他時間則做家庭代工,例如組裝電子小零件或做塑膠花一類。媽媽不像其他阿姨舅舅平常會打點小牌,他不只不玩牌,甚至不買獎券或樂透,只用雙手賺他應得的報酬。


媽媽教育程度不高,卻把愛看書的習慣帶給我們。小時候媽媽有一整箱的過期的「邵氏電影」和岑凱倫(現在應該沒人聽過他了吧…)的小說,我全囫圇吞棗的看了。很多年以後才知道原來「的士」就是「taxi」,「朱古力」原來是「巧克力」,而「占美」竟然就是「Jimmy」,真是不合時宜的童年閱讀啊。


小學的時候,週末媽媽會帶著我們姐弟一起去租書店。弟弟借七龍珠,姊姊和我看少女漫畫,媽媽則專攻瓊瑤小說。上了國中後媽媽卻禁止我們繼續看漫畫,問題是看習慣了哪停的下來,於是我和姊姊為了偷渡漫畫書回家而演出了許多諜對諜的戲碼,例如把書藏在衣服裡(借太多本這招就不管用了)、先藏在玄關鞋櫃半夜再去抱回房間(大門開開關關的聲響太大很容易敗露形跡)、姊姊先回家從房間陽台垂下繩子把書吊上來(當時我們住的可是5樓!張羅了好久才籌到夠長的繩子)。後來媽媽發現禁不勝禁,才讓我們只要沒有耽誤功課就可以繼續。因此我幾乎看完那一整間租書店的漫畫,並跟著轉攻全套瓊瑤、倪匡,甚至亦舒、梁鳳儀、金庸等。現在想想很慶幸那家租書店的老闆品味尚可,萬一店裡多的是「林白」或「羅曼史」,現在的我豈不是滿腦子腥羶色?


相對於能坐絕不站,能躺絕不坐的我,媽媽真是一個嚴謹的人。他坐沙發絕不後躺,椅子總是直挺挺的只坐三分之一。除了出門總是穿著得體頭髮梳理得當抹上口紅,媽媽就連在家也都打扮的一絲不苟。還好媽媽的嚴謹只用來要求自己,儘管看不過去我們的邋遢,碎碎唸卻起不了效用,也只好罷了,幸哉。


媽媽非常愛作菜,不只是時間到了煮一桌菜出來餵飽大家而已,是真的「愛」做菜。媽媽不只買食譜,還從各個管道蒐集。例如以前報紙上都會有食譜專欄,媽媽會小心翼翼剪下來並且保管的好好的,然後找機會煮給我們吃。以前不懂事,總覺得媽媽燒的菜哪比的上裝潢高檔的餐廳裡裝盤完美的料理,因此找到機會就拼命往外跑,約了朋友吃遍名店。非得在家裡吃時,也對媽媽絮絮說著這道菜哪裡學的怎麼煮的用了什麼料還可以有什麼變化充耳不聞,就是看著電視配著飯菜一口一口吞下肚了事。現在自己有了家庭,也開始學著洗手作羹湯,總算懂得了「廚房裡的媽媽」的心情,尤其是愛做菜,更愛看大家吃的開心的我媽媽的心情。


每次我們姐妹們回娘家,總是看著媽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變出一道又一道的好菜,要媽媽別忙不如出去吃館子或吃外食吧,她會用她一慣溫婉的口氣說「我就是喜歡煮啊~」,於是我們懶惰三姐妹就乾脆坐下大快朵頤,並且嘴甜的從上桌讚美到盤底朝天。這,是我們的孝順。


媽媽在工作上遇到爸爸,接著戀愛並且二十出頭就結婚,離開台北到不熟悉的南部鄉下,生下了我們姊弟四人。


童年印象中的爸爸是牆上的一幅照片,穿著一件大領子格子襯衫、濃眉大眼,很帥。除了這張照片之外,爸爸對我們而言,其實是家裡缺席的一員。開始的時候爸爸一個人在台北工作,媽媽帶著我們四個孩子住南部老家。後來舉家搬來台北準備團聚,可是爸爸又去了另一個城市工作。那個時候以為那是無可奈何的安排,後來才知道,爸爸根本不是一個群居性動物,他喜歡一個人。


從女兒的角度來看,媽媽是完美的。他以身作則教我們獨立、上進,讓我們在父親長期缺席的家健全長大。她犧牲自己照顧我們,並且從不在我們面前抱怨任何人任何事,反而教我們樂觀的向前看。但是從婚姻的角度來看則未必。太過獨立自主且硬頸的妻子,往往只會造成不需對家庭投入也不必負責的丈夫,我的父母顯然就是如此。


我的成長期,說起來其實沒有太大的叛逆。可是曾經有一段不懂事的階段,我非常氣我的父母,氣爸爸的缺席更氣媽媽的選擇,常不懂事的問媽媽「為什麼選擇爸爸?」「為什麼不離婚?」,當時年紀輕沒有想到這樣的問題會傷媽媽的心,只記得媽媽總是笑笑的,卻從沒認真回答我。


少年夫妻老來伴,再怎麼喜歡一個人的爸爸因為年紀大了退休而終於回歸家庭,年輕時硬頸不肯放下身段跟爸爸婉言溝通的媽媽也變的有彈性有耐性了。雖然結婚沒多久的我還不是很懂得婚姻中的灰色地帶與生存之道,但看到爸爸媽媽逐漸有了交集也知道無論如何這對他們倆都是好事。


年輕時辛苦的媽媽拖著我們四姊弟一路走著上坡顛簸的路,雖然臉上有認命的笑,偶爾仍掩不住疲累與無奈。現在走到了平緩的高處,終於有餘裕用她一貫樂觀的態度吹著涼風,欣賞人生的風景。不只爸爸,我們也全都陪在身邊,這,是我們全家人第一次可以相視而笑的美好時光。


 


 


(含飴弄孫)



 


含淚被孫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可 的頭像
    愛可

    愛可的進化天地

    愛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